成立十年,上市三年,宁德时代正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中国速度”。40多天前,当宁德时代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时,质疑声此起彼伏,坊间议论股价是否对得起业绩,未来将如何保持涨势。转眼来到7月,宁德时代股价再创新高,掌门人曾毓群身价就此超越马云,进入全球富豪榜TOP30。股价野蛮生长的背后,或许存在资本的非理性因素,但归根结底是这家新能源企业辛勤耕耘的结果。

宁德时代,生在宁德。2011年,宁德时代(CATL)正式成立,专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、储能系统。还记得那时,宁德只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闽北城市,只有霞浦日初能够隐约勾起游客们的回忆。没成想,背靠电气化转型的“东风”,宁德时代迅速发展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者。十年时间,不仅成就了宁德时代,更培育起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。有人说,今日宁德正如新世纪初的的深圳,四处洋溢着创新的热情,每一位路人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求。

在我看来,宁德时代正是这股创新精神的源头。走进宁德时代厂区,你能见到的最多的图案是六边形——石墨的化学形状。工程师文化是宁德时代的灵魂,哪怕是远离一线研发的职工,也能对电化学原理侃侃而谈。换作整车企业,能够达成如此成就的怕是屈指可数。

谈创新,当然要落在行动上。对于动力电池而言,六边形战士自然是最完美的结果,安全、比能、温控、充电、寿命、管理都很重要。电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,各方面性能相互制约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想要提升某一方面性能,通常要把整套沙盘推倒重来。基于木桶原理,工程师的任务是在多种目标之间找到均衡点,而技术迭代便是寻找更高层次的均衡。

如何理解均衡?还是让我们用实例说话。提升续航里程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电池容量。然而容量增加之后,如果不提升能量密度,电池体积(或重量)就会无休止地增加,最终大到汽车底盘无法容纳,这显然不符合车企和用户的需求。因此,提升能量密度就被提上了日程。

宁德时代的解决方案是CTP(cell to pack)无模组电池技术。顾名思义,CTP跳过了电池模组层级,直接用电芯组成电池包。相比传统的MTP(module to pack)技术,CTP结构更紧凑,减少了不必要的零部件,从而在有限空间内填充更多电芯。官方数据显示,CTP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10%-15%,空间利用率提升15%-20%,零部件数量减少40%。据悉,宁德时代还在研发CTC(cell to chassis)技术,跳过模组,让电芯成为底盘的一部分。结合车企规划来看,CTC电池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,配合“乐高式”拼接平台,整车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。

能量密度、续航表现固然重要,但在安全面前,这些指标都要退居其次。对电池厂商而言,安全防护技术并不是什么难事,最大挑战在于品质管理。为防止电芯过压或过流,电池系统能力通常取决于最短板电芯,这对生产一致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。

目前,行业主流水平是DPPM量级,即单体安全失效率为百万分之一。假设单车电芯数量为100个,大约每万台电动汽车中就会有1台会遇到电芯失效,故障率比内燃机系统高出不少。宁德时代致力于实现DPPB,将单体安全失效率降至十亿分之一,相当于三个数量级的提升。想象一下,从每1万台车一起故障,到每1000万台车一起故障,这种改变对电动汽车走向普及意义深远。

在品控能力的背后,宁德时代的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制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自动化方面,系统产能支持超过100万个/天,最大生产节拍超过100个/产线/分钟,集成设备数量达到1万台以上。数字化方面,每秒数据交易量达18万条,累计数据资产量超过6000亿条。与此同时,大数据体系做到了20年可追溯,基本覆盖电池和整车使用寿命。在5G、人工智能、图像识别、机器学习、预测算法等技术的支撑下,宁德时代将依托旗下智能工厂,持续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。

宁德时代的努力受到了整车制造商的认可。今年6月,宁德时代正式获得大众汽车集团电芯测试实验室认证,成为全球首家获得这项认证的动力电池制造商。产品方面,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4GWh,连续四年夺得全球冠军。